“这名博士,我们想引进来,前后谈了快一年,真不容易!”1月9日晚9时,拖着疲惫的身体,武汉市第十一医院院长刘仁胜才回家,而在一小时前,他还在说服一名医学博士到该院工作。刘院长感叹,在院领导岗位呆了12年,感觉发展的最大难题是招人难!
而在大悟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邓海波也一直在奔波,“连续两年,我们没招到一名医学毕业生。眼看5月新院大楼就要启用,医生缺口还有30人。着急!”去年12月,邓海波把医院招聘台搬进武汉大学医学部校园,怎奈求贤愿望再次落空。“一整天只有两个学生咨询并投了简历。前两天,他们都婉拒了我们的面试邀请。”他苦笑道。
十一医院地处武汉中心城区,大悟县人民医院位于大别山区,同属二级医院,“一医难求”已成为它们发展共同面临的“瓶颈”。目前,人才匮乏已演化为湖北省大部分中型公立医院的“通病”。
省卫生计生委人事处负责人介绍,全省每年出自一本院校的医学毕业生约2000人。这些毕业生大量涌向大型三级医院,造成中型医院“求贤寒流”,县级医院尤甚,“如果对照国家规定的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人数,以县级医院为代表的中型公立医院缺口很大。”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临床专业应届毕业生小高说,虽然大型三甲医院主力科室招收医师至少要求硕士或博士毕业,但近年来,武大人民医院、省中医院等大医院扩张,其非主力科室、辅助科室或冷门科室也给本科生创造了机会。
几位中型医院院长认为,不少三级医院扩张,动辄1000张床位,迅速膨胀的规模,加剧了其它医院用人荒。据介绍,毕业生如未进入三级医院,也更愿意选择民营医院,因为民营医院有更好的收入和资金扶持,在这种双重“夹击”下,中型医院“引智”更是雪上加霜。
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院长张亮认为,相关部门可考虑在职称晋升、科研平台等方面给予中型医院更多倾斜,引导医生纵向流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型医院后继乏人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