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工作热忱的人大多能获得高效业绩,一个缺乏热忱的员工,绩效必定是平平甚至是低劣的。
热忱这个词语,源自希腊语,意思是“受了神的启示”。热忱是一种精神特质,代表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不稳定的。不同的人,热忱程度与表达方式不一样;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热忱程度与表达方式也不一样。但总的来说,热忱是人人具有的,善加利用,可以使之转化为巨大的能量,从而推动工作快捷有效地完成。
热忱是一笔重要财富
是的,每个人都具备着火热的激情,只是这种热忱深埋在人们的心灵之中,等待着被开发利用,为高效的业绩和有意义的目标服务。同样一份职业,由具有热忱的人和没有热忱的人去做,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前者使人变得有活力,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创造出许多辉煌的业绩;而后者使人变得懒散,对工作冷漠处之,当然就不会有什么发明创造,潜在能力也无法发挥。一个人不关心别人,别人也不会关心他;自己垂头丧气,别人自然对他丧失信心;如果成为这个职业群体里可有可无的人,也就等于取消了自己继续从事这份职业的资格。可见,培养职业热忱是竞争的至关重要的条件。
内心里充满热忱,工作时就会兴奋,精神也就会振奋,同时也会鼓舞和带动周围的人提高工作效率,这就是热忱的感染力量。在职业生涯中,要想把工作做得又快又好,把自己的事业经营得大有起色,必须保持一股工作的热忱。只有当热忱发自内心,又表现成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时,才能征服自身与环境,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令人叹服的业绩,保证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热忱成就伟大事业
一个能够拥有热忱的人,不论是从事什么职业,都会怀着极大的兴趣。因为有了兴趣,自然而然的会热爱自己的工作,认为自己的工作是一项神圣的天职。不论遇到有多少困难,或需要多么艰苦的训练,始终会用不急不躁的态度去进行。只要抱着这种态度,任何人 曾任纽约中央铁路公司的总裁的佛里德利·威尔森,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被问及如何才能高效工作促进事业成功,他回答:“我深切地认为,一个人的经验愈多,对事业就愈认真,这是一般人容易忽略的成功秘诀。成功者和失败者的聪明才智,相差并不大。如果两者实力接近的话,对工作较富热忱的人,一定比较容易获得更多的业绩。一个不具实力而富热忱的人和一个虽具实力但不热忱的人相比,前者的成功也多半会胜过后者。”
任何事业,要想获得成功,首先需要的就是工作热忱。投入愈强烈,工作就变得愈可行,信心也跟着大增,业绩也随着日渐显著。你愈投入热忱,事情就愈显得容易,做起来就愈能轻快地实现。当你认真地想做,一切都变得很有可能,没有什么是太麻烦或太困难的。在热忱在职业生涯中,对工作负责是最基本的要求。我们常常都能听到这样的话,“这不归我管”、“我尽力而为吧”、“我很忙,实在没时间想那么多”、“经理,我们试过了,没办法”。其实很多时候的很多事,并不是不会做、没办法做,而只是不想对做事的结果负责。
无论做什么工作,首先要把自己的工作先做好,学会享受自己的工作,同时享受自己的生活,保持自己愉快的心情。
由爱产生的责任感
我曾经有一段时间对日本的经济发展做过研究。二战后日本经济得到高速发展,日本的汽车业已经严重威胁到美国的汽车业,光学仪器和照相机威胁到德国,制表业威胁到瑞士,动画和游戏机更席卷整个世界市场。日本本身没有什么资源,战后却能够迅速崛起,这主要归功于日本人对工作认真负责,而且多数人都热爱自己的工作,因此生产出来的产品得到了世界消费者广泛地认可。
日本人为什么能对工作抱持极高的热诚呢?还是让我们来听听日本管理学家中谷彰宏的解释:“工作对我们而言究竟是有趣的,还是枯燥乏味的,全要看你有没有热诚努力地去做好它。再枯燥无味的工作,努力去做也会变得有趣;再有趣的工作如果兴味索然地做,都会变得无趣,不信你把自己装成没有兴趣的样子去玩游戏机看看。一个人不能从工作中找出乐趣,那不是工作本身枯燥的缘故,而是他自己不懂得工作的艺术。”如此看来,日本人其实非常懂得工作哲学。
对工作感兴趣,对自己大有好处,能使自己从生活中获得加倍的快乐,还可以把疲乏减至最少,并帮助自己享受闲暇时光。毕加索曾说:“我工作时觉得舒服自在,无所事事或谈天说地令我困倦。”或许我们不像毕加索,但是我们仍可以尽力找出能令我们感兴趣的事来,把许多游戏时的方式带到工作中,把工作视为休闲,这似乎就是所有成功者的工作态度。
重视自己的工作
一个不重视自己工作的员工,决不可能尊敬自己,也决不可能把工作做好。一个人即使没有一流的能力,但只要你拥有责任心同样会获得人们的尊重;即使能力无人比及,却没有基本的职业道德,也一定会遭到社会的遗弃。
通常新职员进入公司要从最低层干起,志向高远的人可能会很失望,这是非常错误的有害想法。公司不是慈善机构,既然支付薪金聘请你,就自然认为你所承担的工作别人无法替代,你的劳动成果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年轻的洛克菲勒最初在石油公司工作时,既没有学历,又没有技术,被分配去检查石油罐盖有没有自动焊接好。这是整个公司最简单、枯燥的工序,同事戏称连3岁的孩子都能做。每天洛克菲勒看着焊接剂自动滴下,沿着罐盖转一圈,再看着焊接好的罐盖被传送带移走。半个月后,洛克菲勒忍无可忍,他找到主管申请改换其他工种,但被回绝了。无计可施的洛克菲勒只好重新回到焊接机旁,既然换不到更好的工作,那就把这个不好的工作做好再说。
洛克菲勒开始认真观察罐盖的焊接质量,并仔细研究焊接剂的滴速与滴量。他发现,当时每焊接好一个罐盖,焊接剂要滴落39滴,而经过周密计算,结果实际只要38滴焊接剂就可以将罐盖完全焊接好。经过反复测试、实验,最后洛克菲勒终于研制出“38滴型”焊接机,也就是说,用这种焊接机,每只罐盖比原先节约了一滴焊接剂。就这一滴焊接剂,一年下来却为公司节约出5亿美元的开支。年轻的洛克菲勒就此迈出日后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直到成为世界石油大王。
一台机器的正常运转,依赖所有部件毫无故障地发挥作用,假如某个齿轮或螺丝钉突然失灵,整台机器都会连带受损甚至停转。企业和员工的关系也是这样,如果员工消极怠工,对于整个工作的进程和效益必然会产生或大或小的不利影响,有时也可能会误大事。
干大事从干小事开始
工作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分工,有些人负责一些比较重要且引人瞩目的工作,另外也有一些人负责的是常被人们忽视的琐事。假如你正好是担任这些不受到重视的琐事,你或许很容易就感到沮丧。沮丧起来或许就会忽视自己的职责,这样一来就会很容易出错,一出错就会消蚀自己的自信:“我这是怎么啦,连这么无聊的活也做不好!”
皮尔·卡丹曾说:“真正的装扮就在于你的内在美。越是不引人瞩目的地方越是要注意,这才是懂得装扮的人。因为只有美丽而贴身的内衣,才能将外表的华丽装扮更好地表现出来。”皮尔·卡丹的装扮理论用在工作上同样富有哲理,愈是不显眼的地方越要好好地表现,这才是成功的关键。
我讲一个我亲身经历的例子。有一次我住在纽约希尔顿饭店,饭店的客户服务部经理莉莎·格里贝在与我的交谈中提到:当初她应聘饭店职员,被分配到洗手间工作,她有很大的情绪,认为洗手间工作低人一等。但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实践之后,她开始认识到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酒店的每一份工作都关系到酒店的服务质量和整体形象。从此她工作认真,服务热情周到,许多客人在接受她的服务之后,都交口称赞,因此,她被誉为酒店的榜样。她出色的工作表现,为酒店赢得了很多顾客,不久她被提升为客户服务部经理,更大地拓展了事业的平台。
莉莎的事例说明了什么?大事是由众多的小事积累而成的,忽略了小事就难成大事。从小事开始,逐渐增长才干,赢得认可、赢得干大事的机会,日后才能干大事,而那些一心想做大事的人如果不改变“简单工作不值得去做”的浮躁心态,是永远干不成大事的。
广水人才网(整理编辑) 广水求职网 广水招聘网 www.0722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