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只记耕耘,不记收获。这也是我已养成多年的习惯──重在播种,重在耕耘,重在努力,重在自已精益求精;至于收益多少,不去斤斤计较。这样的结果,实际收获却反而更大。而相反,如果只记收获,不记耕耘,那我们在这个社会上一定步履维艰。因此关于我讲课的酬劳等,这许多年我从未与人计较过、争执过;我这也得益于老子《道德经》五千言最后八个字──“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28、朗诵演讲。我演讲的风格是演讲到高潮处,便会激情满怀地朗诵相应的诗文,以使自己的演讲波澜叠起,层层推向高潮。这很有赖于我以上“天天念经”的习惯。因为那些诗文我天天念,不知念了几百遍、几千遍,可以说熟得不能再熟,因此我当然会朗诵得让听众如痴如醉、热血沸腾。由于以上缘故,许多学员赞叹我口才“惊人”、记忆力“更惊人”,我还在某次全国性的评选中,被评为“中国十大金口才”之首。而实际这完全是一种误解。因为我私下里无论口才、记忆力都极为平常、普通,关键是“天天念经”这一习惯的神奇威力和我将演讲和朗颂相结合的演讲习惯造就了这一切。因此说来说去,我还是要把功劳归于“习惯”,归于我们《论语》一开篇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9、精心准备开场白。这也是我的一大习惯,每次必十分认真。因为一开篇就抓住人、吸引人,就通过“暖场”等艺术手段使自己能与听众彼此心贴心,这对整场演讲特别关键。
30、掰着手指重复。对于重要的开场白或本场演讲生僻的内容,我会掰着手指头要求自己一遍遍重复;而掰着手指重复到30遍是我最常做的。这实际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那段话你第一次说的时候一定是疙疙瘩瘩的,甚至不少地方还忘;但随着一遍遍掰着手指推进,你渐渐记下来了,连贯了,熟了,而且越来越熟,以至最后变得滚瓜烂熟了。因此有人说“天才是重复次数最多的人,所有成功人士都是重复出来的。”这句话一点不假,望你也能如此,对你一定极有帮助。
31、诚恳。我认为“诚恳”是我为人处世的一大习惯。我如今仿佛像发现了我们这世上一处对全人类最有益的宝藏,我恨不能将其告诉全世界,让全世界每人都知道、都受益;那状态,恨不能把自己的心都掏出来似的。也许正因为此,你看,我从2007年3月5日起,我在开复网上与大家交流了快六年,共写了242篇博文,网友评论总计4420条,但是不是几乎没有一条是负面的?!相反,网友们始终对我如此热情、厚爱,使我仿佛始终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中,这就是“诚恳”给我带来的硕果。
32、“4S法则”──“深信不疑,身体力行,深受其益,声情并茂”。以上“4S法则”是我作文、讲演的一大习惯──我一定讲自己“深信不疑”的;当“深信不疑”后我一定去“身体力行”;如果“身体力行”后确“深受其益”,那我的作文、讲演自然会“声情并茂”,自然会有动人心魄的力量。因此这一切归根结底还是“习惯”!
33、与人分享。当你知道了一件极有意思的事情后,为了增加自己平日的谈资,锻炼自己的口才和演讲能力,你不妨养成“与人分享”的习惯──立即有意识地把这事告诉你同学、朋友、爱人、父母、小姨子、大姑子。你不断讲,到处讲,这件极有意思的事你岂不就很容易记住,而且会越讲越熟、越讲越溜、越讲越出彩。实际许多口才极佳的人,常常是习惯性地运用了这一妙法的人。如果不信,你可以跟在公认口才最好的人身后,偷偷去录他十次饭桌上让人乐得棒腹大笑的话资,你一定会发现,他说来说去最精彩、最经典的,也就是那么几个段子。这也就是我说的“与人分享”。
34、暖场。每场演讲一开始,应拿出适当的时间“暖场”,这也是我的习惯。其一,这是对听众起码的礼节;其二,一二句笑话、一二句暖人的话,把相互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从冷冰冰一下子变成了热呼呼。
35、“三有”──“有理”、“有据”、“有实”,这是我阐明各种论点的惯用方法。所谓“有理”,就让人觉得你讲得很有道理,在理论上完全站得住脚;所谓“有据”,就是你谈的这个观点是许多伟人、许多经典所强调的,不是你自己臆造的;所谓“有实”,就是你谈的这个观点是被大量实例所验证的,尤其是被你自己的亲身的实践所验证的,这对听众一定会有更大的感染力;否则听众自然会在心里想“你说得那么好,那你自己究竟怎样呢?”。而我认为最后这“有实”,往往是一场演讲之所以会充满激情的关键!
36、认真。认真是我的又一大习惯。从以上种种可见,我是个极认真的人。而有关我们经常听到的“执行力”有个八字方针──“认真第一,聪明第二”!实际许多人的成功,不是因为他“聪明”,而是因为他“认真”;而许多人的失败,不是因为他不“聪明”,而是因为他不“认真”!
37、天天四点起来写作。我从2000年11月8日起,养成了天天清晨起床写作的习惯,而从三四年前,已变成了准时四点用手机将自己叫醒。有此天天清晨四点起来写作的习惯,我的书自然会一本本出。但实际这对我而言其乐无穷:一是当我天天清晨潜心沉浸其间,我仿如天天在看一部荣获了奥斯卡大奖的好莱坞大片,完全忘却了世间一切,这也就是哈佛如今最热门的《幸福课》教给我们的获得幸福诀窍之一──“沉浸体验”;二是我为了保证天天四点起床,我天天晚上九点半左右就上床睡觉,这也完全符合早起早睡的养生习惯(我中午还有午睡的习惯,睡眠时间已十分充足);三是天天早起写作的结果,我如许年纪还能有一本本书不断向社会奉献,这也完全符合哈佛教授对“幸福”的定义──幸福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
38、一日一文。我从2000年11月8日起要求自己养成每天清晨写一篇随笔的习惯;成了习惯后从2000年11月8日到2003年8月8日,我没有一天中断,居然整整坚持了一千零一个清晨,写了一千零一篇随笔。如今我的《一千零一盏心灯》即将在我们清华出版社出版。以上实践证明了一个真理──任何好的、有价值的行为,一旦成了习惯,那你等于就拥有了一种水滴石穿、无坚不摧、铁杵也能磨成针的神奇力量!
39、每一二个星期在开复学生网发表一篇博文。上面我已谈了,我从2007年3月5日起,在开复网上与大家交流快六年了。这六年中我基本上是一二个星期写一篇,这是不是也是我的一个习惯,你不妨立刻就去开复网上查证。
40、一定有感而发,决不无病呻吟,这也是我的习惯。以写诗为例,我至今只写了三首朗诵诗,由于遵循了以上原则,因此我三首朗诵诗都受到好评(三首均可在网上查询):第一首《永恒的一刹那──为申奥成功放歌》竟得了“奥运朗诵诗歌比赛”全国第二名;第二首《从今天起,我要拥有阳光心态》已收录于我的新书《人生可以美得如此意外》中;一次我在电话中给著名影星陈红朗诵,她听完在电话中惊呼:“太励志了!太励志了!!!”;尔后我还知道,她有了我的书后,居然还在家中给全家朗诵;第三首《武汉江滩畅想曲》也是完全有感而发。因为我清华同班老同学傅先武是如今已变成武汉最受市民好评的景点──“武汉江滩”当年的总指挥;我参观后极为感慨,于是写了这首长诗;没想到这首长诗不仅后来全文刊登在了《长江日报》上,而且在武汉江滩十周年广场庆典晚会上,主办方还邀请我亲自登台朗诵,使我也大为感怀。
41、不厌其烦地修改,这也是我的习惯。对一些重要的文章,我会一遍又一遍、十遍二十遍地修改、润色,这不仅是我的习惯,更是我的巨大乐趣所在,因为我发现,文章一定是越改越好、越改越美、越改越令自己满意的。其实,修改文章是如此,古今中外都十二分强调的“修身”“修心”“修养”“修道”,也如此,是希望你通过“修”,把自己越修越好、越修越美、越修越令自己满意。而“修”的核心当然是“修”习惯,就如我这“168种习惯”!
42、百分之百地把自己推销给自己。世界营销大师菲利普·科斯勒说:“什么是成功的买卖呢?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你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地把自己推销给自己!”。我觉得我目前也正是这样做的,无论是出一本书,写一篇文章、作一次演讲,我都要求自己首先应特别满意,然后再推荐给大家。如果自己还不满意,那就再等等,或干脆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