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少人毕业之后,大都抱着远大的职业理想,怀着要在企业大干一番的雄心壮志,准备甩开膀子为企业也为自己干出一个样子来。可是,来到企业没有多久,却发现很多事情并不是那么回事,企业给自己安排的仅仅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觉心里凉了半截,原来的热情、激情一下子衰减了下来,要么无精打采,失去了斗志;要么寻思着再找一家合适的企业,到有用武的地方去。
在一家企业,与人力资源经理聊天时,他说,我们企业这几年招聘的大学生不少,可是留下来的不到三分之一,大学生离开企业的主要原因主要不是因为工资待遇的问题,而是说没有把他们放到重要的岗位,有一个大学生还说:我们花了那么多钱上大学,不是来打杂的。我们企业希望通过输入新鲜血液的方式改变后备人才不足的困境,可因招聘到的绝大多数应届大学毕业生不愿到基层接受必需的锻炼,使得我们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忍痛割爱,找些学历、专业并不如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大专、中专生来工作,事实证明这些人很务实,没有那么多想法,能从基层一点一滴的做起。我国高校教材编写专家邹金宏表示:“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应届大学毕业生不愿到基层接受锻炼,会有哪家企业敢冒风险,将项目交给一个几乎没有驾驭风险能力的新手呢?”
这位专家说的很对,一步到位是不可能的,蒙牛的老板牛根生,当年就从伊利的刷瓶子工人做起的。打杂的事没人喜欢做,但是新员工从打杂开始也是难免的,要有必要的心理和思想准备。你想想,老板把自家的身家性命都压在了这个企业上,你一来他就给你委以重任,他要冒多大的风险啊!不是老板和企业不信任你,是因为你的品行、知识、能力和素质还没有得到老板和企业的信任,要理解,假如你是一家企业的老板,你能把重大任务和项目交给一个并不了解的新人吗?有的企业喜欢让新进员工做杂事,甚至是有意折腾人,这时,有的精英就受不了了,要么造反,要么跳槽。其实想开一点,老板规定你从擦桌子,扫地开始,就是对你的磨练和考验,先磨掉你“大家闺秀”的傲气,看你对困难和挫折的态度,看你有没有脚踏实地的精神。
【案例】从打杂工到财务专家
李小丽大学时读经济管理,来到一家IT公司已经快一年了,她的职位是财务助理,实际上更像一个打杂工。她每天面对的是一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报表,而她的任务就是把这些报表整理、复印、装订成册、分类报送或存放就可以了。每到月末别人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会让她凑个手,比如输入一些数据,到外面打打饭什么的。
面对这样凌乱而且不太可能有发展机会的工作,李小丽有一段时间感到很郁闷,自己大学毕业,学了四年的经济管理,就是干这些不疼不痒的事情吗?她也不止一次地问过自己,是不是该考虑换一个地方。但她又想到,现在找个工作也不容易,说不了换个地方还不胜这里,还是认真地做好手头的事,积累一些经验和本事再说。
这之后,他在那些枯燥无味的报表与数字中间找到了乐趣。每次在她复印并装订报表的时候,她都会先仔细地过目各种报表的填写方法,并将公司的一些重要财务数据抄写下来,回到宿舍后,利用自己学到的经济学和会计学知识进行研究分析,并结合公司一些正在实施的项目,揣摩公司管理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之后,她为了补充自己的知识缺陷,又自费报名参加了资本运作高级研修班。
在李小丽工作将近两年的时候,她书面汇报了公司内部一些不合理的经济策略和解决对策,并对公司正在进行的一个重大资本运作项目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这之后,她被调到了公司公司战略规划部任情报分析员,一年之后任公司战略规划部副部长,现在她已经是参与公司高层决策的财务与经济专家之一。
广水人才网(整理编辑) www.0722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