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口红效应”这一说法就出现了美国一个办公室的女打字员,由于经济大萧条而被解雇。下岗的当天,她到百货商店购买了两支心仪已久的口红,“当润泽的口红涂在嘴唇上时,也安抚了她不安的心”。
经济不景气改变了人们攒钱买房、买车的计划,却反而让人更有购物欲望,因为大家可以腾出一些“小闲钱”,买点化妆品、小家电,又或者看一场电影。本报将推出系列报道,带你看看哪些行业因“口红效应”而生意兴旺。
“历史上经济越萧条,电影越繁盛。上世纪20年代末,人们即使排队领救济,也会挤出几枚硬币,去买票观看疯狂喜剧、热闹歌舞片以及秀兰·邓波儿的甜美脸蛋……当年好莱坞喜剧的疗伤效果,能帮助观众笑向未来,忘却忧愁。”周立波这段话说出了经济遇冷,电影市场火爆的原因。
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湖北电影市场却逆势火爆,电影票房大幅增长。数据显示,2011年湖北省电影票房达到5.76亿,同比增长了35%,增长幅度高于全国水平,居中部第一。
“影痴”花掉收入5%观影
“有的市民,每一场新电影的首映都不错过,新电影一上映,一定第一时间来看。”武昌亚贸广场六楼百老汇影城的工作人员郭静告诉记者,这样的“影痴”,占该影城观影者的5%-10%。
在该电影城,正在买《听风者》电影票的阳女士介绍,除了带10岁的儿子来看3D电影外,也经常独自观影。阳女士说:“看电影对我来说是种放松,短暂地逃离工作和生活,只要有时间就来看。”多的时候,她每个月看三四次电影,每年看电影要花1000元左右。
看电影,可不是高收入人群的爱好。在司门口江汉环球电影城,二十多岁的曾小姐说,她的月收入只有2000元,但一个月至少看2-3次电影,平均花费在100元左右,占到她收入的5%。“反正我怎么存钱在武汉也买不起房子,还不如好好善待自己,过得高兴点。”
更痴迷的,一年看电影能花掉大几千。郭静表示,不少上班族,每周六或周日都来看电影,一看就是两场,“半年就能花掉2000元。”尤其让郭静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对电影极度痴迷的黄先生,“不夸张地说,他是每一部上线的电影都会看,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他的会员卡已经陆陆续续充了7000多块钱了。”
武汉票房增幅中部第一
2011年,湖北省电影票房达到5.76亿,同比增长35%,居中部第一。江城市民看电影的热情空前高涨,各大院线抓住商机,在武汉大举“攻城略地”。
首先是本土院线大举扩张。据了解,2011年底,湖北本土老大哥银兴院线新建了武商摩尔城、西园等新影院,今年又增建了江夏银兴影城。截至目前,银兴院线旗下影院已达到12家。
繁荣的票房市场也吸引了大量外来资本的注入,万达、华谊兄弟(300027,股吧)、珠江金逸等外地院线也纷纷来汉抢占地盘。金逸电影城的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近期将在武汉增开3家电影院。
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省正常营业的影院达到86家,银幕总数439块,2012年还在进一步增加中。
去年,全省共放映电影52万场,有1574万人次观看。其中,有三个院线的电影票房逾亿元,湖北银兴院线位居榜首,达2.34亿元。这一势头今年还在继续。记者从银兴影院负责人处了解到,2012年上半年银兴影院已实现电影票房收入1.42亿元,电影场次达16万场,观众达420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3.2%、39.5%、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