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广水人才网,广水人才市场 > 广水最新求职资讯 > 广水人才网论企业人才战略和科技创新的需要
当前,对于高校培养的各类型人才,社会普遍反映动手能力不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的时间较长。与此同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下,企业普遍认为,走科技创新的发展道路才能在竞争中取胜。校企合作模式能够实现优势互补,提供双方所需,是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育和企业发展中探索出来的一条新道路。本文将着重阐述校企合作的优势,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实现高校与企业的共同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的科技创新。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制造国,但缺乏属于自己的民族品牌,大部分商品的经济效益来源于廉价劳动力,尤其在电子产品和一些尖端技术方面,大家所知道的如手机、相机、电脑等数码产品领域包括汽车制造业乃至军工医药卫生等方面,更是缺乏自己的核心技术。

  2012年,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

  基于以上原因,校企合作这一既能发挥院校科研能力,又能提升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双赢”方式,是符合国家、企业、高校利益的最佳选择。是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益实践和重要举措。

  一、院校优势

  (一)国家对高校科研工作的支持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广大高校科技工作者深入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在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教育部通过加强高校创新体系的建设,形成了一批能持续产生重大科研成果的创新平台和基地,并吸引和凝聚了相当一批的人才,为企业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高等学校是我国培养高新型创新人才的基地,也是主力军之一,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生力军。高等学校可以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高校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高校自身拥有良好的科研环境,具有获取前沿知识的一些有利条件,学校的学生对于特定领域的研究较为专业,且拥有大量从事科研探索的人力资源、实验场所、时间和精力,能够专心的从事研究工作,具有较强的研发团队和研发能力。

  二、企业优势

  (1)信息优势。企业拥有包括市场需求、实用技术等信息,能够全面掌握市场的实际需求,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反馈给学校,学校充分重视和利用这些信息帮助指导学生。学生的职业能力最重要的还在于获取市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和科技进步调整生产结构和产品技术性的创新能力。企业能够这一方面的信息,学校以此来确定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这样就能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2)资金优势。在当今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科技强企”成为企业在优胜劣汰中取胜的重要方法,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断加大在科技创新工作上的投资,例如2013年陕煤化集团为陕焦公司科技投入7380万,陕焦公司拿出100余万作为科技奖励,这些巨额的资金投入为高校在企业进行科研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并且企业拥有较为先进的技术设备,为高校研发队伍进行试验提供设备保障,能够让他们更好的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在本专业上取得更大的成绩,使理论得以实践,让科研成果得以转化,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完善。企业自身的技术团队的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也可以传授给学生,从而切实帮助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3)工作环境的优势。企业员工勤奋努力,积极向上的工作精神可以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第一线的环境,让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去第一线接受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实践锻炼,在实际工作可以切身体验严格的工作纪律、一丝不苟的技术要求,感受工作的艰辛、团队合作的价值和成功的快乐,这不仅能为学生直接了解具体工作岗位的技术要求,提高职业能力,为毕业与就业接轨,为上岗工作奠定基础,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坚定乐观的生活态度都有极大的帮助。

  三、校企合作的优势

  (1)有助于把理论投入到实践中,从实践中完善理论。许多院校的专业教师在课堂上对于理论知识很得心应手,但是对于实际操作的讲解感到力不从心,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原因在于他们缺乏企业生产经营一线的锻炼,担任教师工作后,去企业生产经营一线的机会又太少,纸上谈兵与实战有一定的差距,讲课只能从课本到课本,而且很多的课本本身就很落后,远远跟不上科技创新的脚步。

  对于高校而言,拥有较高的、前沿的理论研究水平,但是缺乏检验理论的实践基地,校企合作可以将高校的理论研究成果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中得以实践检验,教师和学生都能在企业中进行试验,发现理论研究中的缺陷,及时进行改进完善,避免了高校理论研究闭门造车的缺点,增强其理论的可行性。

  (2)高校可以成为企业决策的“智库”,推动企业的科技创新工作的发展。高校具有良好的科研环境和科研团队,可以根据企业实际进行专门的课题研究,既可以是企业管理方式方法,也可以是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在技术支持、产品更新换代、新产品研发、管理方式、政策解读、经济走势、某一领域的前景分析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这样可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为企业觉得提供科学依据。

  (3)校企合作,使学校成为企业人才培训的摇篮,企业成为学校的试验加工厂。校企合作适应社会与市场的需要。学校通过企业反馈其需要的人才类型,有针对性培养人才,结合市场导向,合理设置专业,注重学生实践技能,更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学校也可以让学生更早的、更多的到企业里实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尽早的让在校学生到企业里实习,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课本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应用把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使学生发觉自己课本上的知识在实践中还有很大的差距,甚至好多的都用不上,激发他们的钻研学习的积极性。二是解决了学生好高骛远、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偏差问题。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大学毕业了就应该坐办公室,就应该当管理人员,以至于在就业选择上就会出现挑肥拣瘦错失良机的现象。或者出现:“先就业再择业”的短期行为,从而丧失扎根基层,用实践弥补理论不足的缺陷。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对岗位职业的感情,较早的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校企合作是一种“双赢”模式。校企合作,做到了学校与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学校可以是企业人才培训的摇篮,企业可以是学校的试验加工厂。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加速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大,很多的企业和员工都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紧迫感,居安思危的意思越来越明显,都有用知识充实自己的强烈愿望,这是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难得的契机,企业和学校已经发现了这一契机并且正在紧紧地抢抓这个机遇,就以陕煤化集团来说,高层领导决策成立了研究院,在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以科技研发和奖励,近年来投入上亿元的资金对自己的干部进行培训,其旗下企业也加大了科技投资比例,积极与省内或者专业对口的高校例如与交通大学、西北大学、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院校进行密切合作,在对本单位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额提升、产品研发等方面,双方都取得了良好的收益。

  在学历、职称、技能等级、业绩贡献与工资挂钩的分配机制下,在岗的职工也感受到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危机意识,很多企业随着新人的进入,这些新人一般都有较高的学历,领悟新知识,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给过去那些老职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从而激起了他们的学习欲望,而信任呢要实现自身价值,获取更多的劳动报酬也只能在自己的专业上取得高于他人的突破,基于这样的现状,正是创建学习型国家、学习型社会、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员工的大好时机。实现了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节约了教育与企业成本,是一种“双赢”模式。

  四、结语

  校企合作最终达到了:企业得到科技创新、得到产品升级换代、得到人才;学校得到发展、科研成果得到转化、学生得到技能、得到就业,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那么学校、学生、企业等社会诸单元诸份子得到了创新发展,我们的国家自然得到了创新和发展。

  [知识拓展]

  现在中国企业人才战略是什么?

  一、新世纪挑战催生中国人才战略;近几年来,面对迅猛发展的科技革命和日益激烈的国际;应该肯定,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才;

  (一)人才队伍整体实力有了很大增强;

  (二)人才资源整体性开发格局初步形成;

  (三)市场机制对人才资源配置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与当今新技术革命迅现在中国企业人才战略是什么?

  概括为五点:

  第一点加大人力资源战略。

  第二点实现基本价值战略。

  第三点调整人力资源环境战略。

  第四点推进人事制度战略。

  第五点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战略

  一位著名西方经济学家曾经说过,亚洲未来取决于人才。如果说第一个经济奇迹是成万上亿的亚洲人辛勤汗水的结晶,那么下一个奇迹需要更多的是灵感而不是汗水。这个论断无疑是完全正确的。我们党、我们国家早就对人才问题给予了高度的关心和重视。邓小平同志以战略家的远见卓识,早在1985年就强调发展的关键在人才。他说,改革经济体制最重要的最关心的是人才。改革科技体制,我最关心的还是人才。江泽民同志在面向新世纪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人才理论,提出了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及开发人才资源的重要思想。正是在邓小平人才理论和江泽民关于开发人才资源思想指导下,在2000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做出了实施人才战略的重大决策,从而启动了新世纪的中国人才战略。

  一、新世纪挑战催生中国人才战略

  近几年来,面对迅猛发展的科技革命和日益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要保护经济快速发展,实现我国新世纪的发展目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充分依靠科技和人才,把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应该肯定,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

  (一)人才队伍整体实力有了很大增强。目前我国各类人才总量达到6070多万人(指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900多万人,约占人才总量的三分之二,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的公务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约占总量的三分之一。与1978年相比,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数量增加了约7倍,质量上也有较大提高,如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由1978年的18%上升到2000年的50%,45岁以下人员的比重由68%上升到77%。

  (二)人才资源整体性开发格局初步形成。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人事人才工作在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中,把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人事管理体制和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结合起来,不断拓展工作领域,由国有经济转到整个国民经济,由城市延伸到农村,由国有单位扩展到非国有单位,由传统国家干部扩大到各类人才。人才工作由行政调配为主转变为人才预测规划、培养使用、配置管理为主的全方位人才资源开发上来,适应不同人才发展需要的分类管理制度初步建立。

  (三)市场机制对人才资源配置发挥着重要作用。单位用人找市场、个人择业进市场的双向选择机制正在替代统包统配制度,统一有序的人才市场体系正在建立完善,并向信息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人才测评、人事代理等人才中介服务不断发展,人才市场社会化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九五”期间,各类人才每年进入人才市场的约800万人次,通过市场实现就业的约120万人,人才市场配置率逐年上升,提高了人才效益。

  但与当今新技术革命迅速发展情况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国人才队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适应新世纪的挑战。人才的专业结构和行业分布不够合理,长线专业人才过多,高层次人才年龄结构偏高,高新技术和复合型人才普遍短缺,农业、信息、金融、法律人才严重不足。人才的地区、所有制间结构失衡,全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74%集中在国有单位,高级人才的85%集中在东

  中部地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比例偏低,仅占总数的5.7%。竞争激励机制不够完善,人才流动难仍较普遍,各类人才的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我们的事业就很难向前发展,甚至还会遭到挫折。

  新世纪人才战略的形成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为了在21世纪的世界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地位,江泽民同志在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和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科技人才的号召;接着在1996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要求,到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要在我国理、工、农、医及交叉学科和高新技术领域中,培养和造就一支能够进入世界科学前沿的科学家队伍,一支具有技术创新能力、能够不断攻克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各种复杂难题的工程技术专家队伍,一支学有所长并具有突出领导才能的科技管理专家队伍,组成我国现代化事业所要求的宏大的科学技术大军。

  199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进一步强调,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到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要求把培养和使用人才摆在重要的战略地位。

  1998年,江泽民同志在同全国政协科技界委员座谈指出,现在各国特别是大国都在抓紧制订面向2l世纪的发展战略,抢占科技和产业制高点。他说,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实力的竞争。我们要认真对待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顺应潮流,乘势而上,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1999年,江泽民同志在考察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在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上的讲话中多次强调,要加强和不断推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与标志,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关键要加强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特别要注重培养新的人才,要十分珍惜和使用他们。

  2000年党中央、国务院在制订“十五”规划过程中,面对新的世纪,站在时代高度,总结国际国内经验,做出了实施人才战略,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的重大决策,并以整章的篇幅写进了“十五”计划纲要,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也足以说明人才战略在我国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二、新世纪人才战略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实施人才战略,是迎接新世纪挑战,应对国际激烈竞争,确保第三步战略目标实现的一项重大决策。总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是:坚持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开发人才资源的思想,按照党管干部原则和德才兼备标准,加快培养和选拔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和第三步战略目标提供人才保障。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十五”期间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任务是:面向经济建设,围绕结构调整,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和总体跟进、重点突破、发展高科技的要求,加快人才资源开发的社会化进程,千方百计发展壮大人才队伍,提高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程度,初步建成机制健全、功能完善、职务规范的人才市场体系,努力缓解地区、产业间的人才布局失衡的状况,充实和加强西部地区人才力量,基本满足农业、信息、金融以及高新技术领域对高层次急需人才的需求。为此,要重点做好四件事情:

  1.努力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要紧紧围绕重点,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提高他们的文化学历层次,增强创新创业能力,调整改善人才结构。

  ——建设高素质的各级领导人才队伍。领导人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继往开来、开拓前进的关键,必须从战略高度,着眼于各项事业的长远发展,通过深化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推进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通过扩大民主,引入竞争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全相关制度措施,形成正常的更新交替机制,逐步实现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考核、交流、监督等工作规范化,培养和造就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较高政治理论素养和开拓精神,掌握现代科学文化和管理知识,并经过实践考验的高素质领导人才队伍。

  ——建设高素质社会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才是科学技术的载体,是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要根据21世纪发展趋势,全面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素质,特别要注重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独立研究解决问题、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具有国际水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

  ——建设高素质职业化企业家队伍。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需要,深化企业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探索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新机制,把组织考核推荐和引入市场机制、公开向社会招聘结合起来,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企业家。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公务员是现代化建设的组织者和社会事务的管理者,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的要求,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行政效率,培养具有公仆意识、廉洁、勤政、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

  ——建设具有较高技术素质的技术工人、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科技队伍,为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村生产力水平,提供高素质人才保证。

  2.加快高新技术和急需人才培养,提高创新创业能力。要研究制定高新技术人才培养规划,大力培养电子信息、生物工程、航空航天、新材料等领域人才。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加速培养律师、外贸、财会人员,改变目前这方面人才短缺现象。大力发展博士后研究制度,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速度,预计“十五”末期每年博士后招收人数比2000年翻一番。

欢迎关注广水人才网官方微信

1.搜索"gssrcw"微信号,并关注

2.查找公众号"广水人才网",并关注

3.扫描右下角二维码,并关注

广水人才网(编辑小木摘录于应届毕业生网) 广水求职网 广水招聘网

温馨提示:以上资讯来自互联网,如果有侵犯版权请电话联系我们广水人才网,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广水人才网不对该资讯信息的任何真实性负责。广水人才网,广水人才市场为广水提供更好的人才招聘服务。
广水人才网简介  |  会员服务  |  法律申明  |  广告报价  |  客服中心  |  留言反馈  |   帮助中心 |  求职防骗技巧
广水人才网电话:0722-6234578 0722-6234808      客服电话/传真:0722-6234578 0722-6234808      客服QQ:(24小时在线服务,不分节假日)
服务热线:0722-6234578 0722-6234808      版权所有©2006-2021 广水人才网    备案号:鄂ICP备09003029号-5        欢迎您光临广水人才网,广水人才市场技术支持:清华网络    
www.0722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