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就业部门统一部署,我们对全市部分规模以上企业的用工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查企业用工总量及各类人员薪酬水平
这次我们共调查企业40余家,职工总人数为6147人,涉及机械制造、石油化工、钢铁有色、能源生产、建筑建材、纺织服装、生物医药、粮油食品、餐饮服务等行业。各行业薪酬水平有一定差距,其中餐饮、超市服务等服务行业人员工资在1200——1500元;粮油食品、纺织服装、石油石化行业人员工资在2000元左右;机械制造和钢铁有色行业普工和行管人员工资在2500元左右,技工在3000——4000元。另外,各企业参加社保的情况参差不齐,其中仅4家企业(双剑风机、湖北风机、三江固德、杜克化工)全员参加社保,其余企业有50——60%的人员参加了养老保险(以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为主),大部分企业参加了工伤保险。
二、调查企业缺工情况
经走访调查,这些企业目前缺工人数为1116人,其中粮油食品行业缺工408人,占缺工人数的36%;纺织服装行业缺工330人,占缺工人数的30%;机械制造行业缺工97人,占缺工人数的9%;钢铁有色行业缺工87人,占缺工人数的8%;能源生产行业缺工60人,占缺工人数的5%;石油化工缺工42人,占缺工人数的4%;生物医药行业缺工49人,占缺工人数的4%;餐饮服务行业缺工28人,占缺工人数的3%;其他行业缺工15人,占缺工人数的1%。
三、有关重点企业的用工变动情况
春节前后,新诚达时装、广净环保、德润锂电池等规模企业先后投产,需招用大量员工,目前在我们的支持和帮助下,基本满足了企业的用工需求。同时,华鑫冶金、华达能源、中意机电、鸿盛建材等企业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停产或半停产,企业员工流失较多。
四、企业缺工的原因分析
经过调查,我们认为导致部分企业缺工的原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量劳动力流向外地企业。
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本地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就业机会较少,工资、福利待遇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长期以来,我市大部分劳动力的就业观念是以外出务工为主(目前我市长期外出务工人员20多万人左右)。特别是年轻人都选择外出务工,一为见世面,二是寻找更多更好的就业发展机会。
2、企业用工条件相对较差。
一是工资待遇不高。据统计,市内缺工企业工资待遇不高,其中普工为1500元/月,技术工种月工资为2000元左右(风机行业可达3000元以上)。普工只有大量加班才能拿到较高的收入。二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加班较多,职工的休假休息时间得不到保证,如:强海鞋业、安宏兄弟制衣规定一个月休息2天,除星期六、星期日外,每天晚上加班2小时,有时为了赶工,还取消了休息。三是各种福利、社会保险等落实不到位,外商、私营企业社会保险参保率在50%左右,如:强海鞋业400多名职工中有200人参加了工伤保险、30人参加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港源电子200名职工中有35人参加了养老保险。这是导致企业缺工的一个重要原因。
3、城乡富余的劳动力自身素质不高,缺乏一技之长,不能适应企业的用工需求,也造成了一边有人无事干,一边企业空岗无人干。
4、就业服务相对滞后
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基层人社中心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都没有落实到位,目前工作以农保为主,就业服务还没有深入到乡村,就业信息的发布和宣传不到位,导致部分民工对本地企业知之甚少,盲目外出打工。另外,一些企业急需熟练工人,而我们的各类职业学校培训的学员主要输送到外地,没有为本地企业提供针对性的服务
五、调查企业人员流失情况及原因分析
据调查,今年春节前后这批企业的员工流失达500余人,人员流动性较大。主要原因:一是企业生产经营出现严重问题,如华达能源因环保问题企业停产,大部分员工流失,华鑫冶炼因市场因素影响,企业每年都是半停产状态,员工流失较多;二是企业季节性生产,如大自然农业每年5——10月开工生产,导致部分员工流失;三是企业管理不善导致员工流失;四是由于员工个人因素流失,如员工跳槽到其他企业。
六、我市在服务企业用工方面采取的主要工作措施
1、做好信息的收集发布。常年对企业用工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并通过人力资源服务大厅、基层劳动保障平台、人力资源信息网、新闻媒体、信息橱窗等多条渠道向全市进行发布,使求职人员在第一时间就能获取详细的用工信息。
2、公共就业服务中心常年提供免费的公益性的职介服务。
3、定期组织招聘会,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搭建交流平台。如每年春节期间举办新春企业招聘会,社会效果较好,深受企业和求职者的欢迎。
4、为重点企业提供专项服务。去年我们为昌瑞纺织、华鑫冶炼、武汉富士康等企业在部分乡镇组织专场招聘会;今年春节期间,我们主动带领新诚达时装、德润锂电池、强海鞋业、大自然农业等企业下乡招聘,为他们提供专项服务。
5、提供网上招聘服务。我们开办了广水人才网,开展网上招聘。
6、为部分企业新招用的员工提供了岗前培训,使员工能尽快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