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去一家食品连锁店买东西,它的员工总会多给我们一些食物。我以为是他们喜欢陈笛,但陈笛却不这么看。她对此表示不满:“由于店不是他们自己的,所以,他们多给少给无所谓。等以后我办自己的公司时,绝不允许员工这样无所谓!”
这家名叫Dunkin’Donuts的连锁店,专卖早餐面点、咖啡和其他饮料,光带甜味的烤面包就有50余种。自1950年创办到现在,在美国和其它国家已有7000多家加盟店,每天客流量有三百多万。它跟星巴克在商业模式上特别相似,在全球的渗透面几乎同样广泛。
但是,Dunkin’Donuts的市场定位是社会的中下层,饮料的定价较低;而星巴克的定位高,饮料价格相比高得多,而且它的分店主要在高档社区、高档商业中心和办公楼。
对于多数服务业公司而言,运营管理、员工管理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之关键。像Dunkin’Donuts这么庞大的跨国公司,它许多分店都在极为普通的社区,甚至在不太安全的贫民窟,招聘的员工素质也常常很一般,所以,如何管理其品牌和庞大的公司组织,历来不会是件容易的事。
过去几年,我不知不觉地喜欢上他们的面饼,并和陈笛经常光顾。有一天我们去附近的一家Dunkin’Donuts分店吃东西,陈笛要了半打Munchkins炸面球。Munchkins是美国人对小朋友的昵称,就像我们中国人喜欢把小孩叫“小不点”一样。一个Munchkins,一口即吃完。
等我们交了钱,拿到东西,陈笛看了看说:“爸爸,你看,他们又给了10个,我们只付钱买6个,可他们还像上次那样,多给我4个。”
“是不是他们喜欢你,为了让你高兴,多给你几个?人家是好意吧。”
陈笛说,“也许是。不过,由于这店子不是他们自己的,所以,他们多给少给,都无所谓。等以后我办自己的公司时,绝对不会允许我的员工这样无所谓!”
国有企业的弊病
“你的意思是说,他们就像中国国有企业的员工一样?为什么你觉得他们会无所谓呢?”
陈笛,“反正公司赚不赚钱,跟他们没关系,他们拿到工资就够了。人为自己干活与为别人干活就是不一样,为自己干活会处处认真,不会浪费。”
“你这个观察很到位!人们常说,花别人的钱不心痛,只有花自己的钱才心痛!中国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国有化运动,几乎把所有土地、企业、银行等财产都划归国有。
“但是,从六十年代开始,特别是七十年代前半期,国有企业大规模亏损,国民经济状况降到无法再降的低谷。你爸爸在1974至1979年读初高中时,每顿饭不到三两米,除了白菜、南瓜外,没有什么菜吃,总是处于半饥饿状态,刚吃完一顿饭又盼着下一顿。你大伯那时虽已参加工作,但他们四个月的工资才够买一辆自行车,或一块手表。在农村,你爷爷下地干活一天只够买一只鸡蛋,5天才够买一斤肉。
“不仅中国,几乎所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都实验过国有企业,由国家拥有并经营企业。比如,奥地利在二战期间被德国占领,二战结束后,德国在奥地利建设的军工厂、银行等基础设施都被奥地利没收,这些资产成了奥地利国有企业的基础,使奥地利从此有较高的国有经济成分,1951年,其国企占全国产出的22%。到1985年,奥地利国营企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亏损超过了前十年国营企业的红利总和。从而引出争论,是否还要国有企业?1987年奥地利首试民营化,1993年议会通过法案正式把私有化作为主要方针。”
陈笛,“那么,到今天,世界各地的国有企业还多吗?”
“过去二十几年,全球出现全面的私有化运动。首先是英国于1982年的私有化,随后是1985年的意大利和马来西亚,1986年有包括日本在内的4国,1987年有两国,1988和1989分别有9和10个国家,到1994年最多时有13个国家开始民营化,等等,120多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国营企业私有化。跨国贸易自1980年后有大步发展,从根本上推动全球化的进程。应该说,你爸爸于1986年到美国来读书,也是得益于这次全球走向开放、走向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模式,在这个背景下,各国间的人流、物流出现空前的增长,使世界朝着同质社会发展。”
为什么这么多国家采用国有化
陈笛,“可是,有一点我不明白,‘花自己的钱心痛’、‘为自己赚钱最卖力’,这些都是常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国家,采用国有制?”
“在1917年革命成功后,苏联开始将私有财产国有化,实行计划经济。当时的苏联学者认为,私有制是人类剥削的基础,所以,为了消灭剥削,就必须先消灭私有制,同时消灭市场。然后,由政府计划部门取代市场来完成社会中生活品、消费品、生产品的分配。”
陈笛,“他们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在市场上做交易,我喜欢什么、想要什么、愿意付多少钱,可以自己选择。如果由政府官员帮我做这些安排,他们怎么知道我喜欢什么、愿付多少钱呢?他们怎么知道我和别人的喜好差别?比如说,我喜欢历史,但姐姐不一定喜欢;我喜欢赚钱,要成亿万富翁,但姐姐对这些没任何兴趣。”
“是这样的。可是,那时候,世界上许多人存在一些盲点,看不到苏联的国有化的糟糕。到1930年1月,苏联只有21%的农民家庭被集体化,到同年3月则达到58%,到1938年,94%的农民被集体化,他们的土地收为国有。
“起初做国有化计划经济时,苏联每年的国民收入增长达到12%至13%。这是1930年代初,恰逢美国和西欧国家的经济大萧条,看到苏联‘国营’世界的快速增长,他们以为终于找到了经济增长的妙方。
“等到1945年二战结束后,西欧、拉美以及非洲和亚洲新独立的国家,都模仿苏联的国有计划经济模式,由政府来创办、经营企业。到1975年左右,世界国有企业的比重达到最高点。
“但是,此后你担心的那些问题,就开始浮出水面。国有经济比重越高的国家,其经济越差,人民的生活越困难,各国国有企业大规模亏损。所以,中国于1978年开始重新回到市场,并在许多领域,逐步民营化。其它国家在八十年代也逐步这样做。”
陈笛,“这种经历听起来很可怕,我真对这么多人、这么多国家都做过这种错误的选择,感到失望。真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盲点,在我看来,让几乎所有东西和企业都私有,那应该最能把人的创业动力、致富动力都调动起来。这些历史也说明,当时的经济学和其它社会科学的知识储备还太少,否则,怎么这么多人会做出那种选择?”
任何企业都需要激励机制
“是的,这也是为什么你爸爸对经济学这么着迷。让我们再回到你刚才的问题,就是等你长大办自己的公司时,你的员工,不也是为你工作,而不是为他们自己工作吗?你有什么办法让他们‘即使不是自己的钱,也心痛’呢?这就有挑战了吧?”
陈笛:“我可以采用奖金制度,给员工按工作好坏、贡献多少发奖金。”
“奖金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方式,但只适合很成熟的行业。比如,你上次说长大后要办自己的电力公司。电力行业的利润很好预测,所以,你事先能预测正常情况下公司能赚多少钱,然后根据实际利润多少,来决定奖金多少,这样的话,你跟员工对未来奖金与贡献的关系,都有清楚的预期。但是,奖金激励很容易助长短期行为,如果今天的努力只对公司的未来有好处,员工们不一定有兴趣那样去做,毕竟公司的未来可能跟他们没关系,那是你的事。越是能让公司短期赢利的事,他们也越会去做,哪怕这样做会损害公司的长远利益。”
陈笛,“那怎么办呢?”
“新创办的企业,一般来说,相当长时间内不会有利润,所以,奖金的激励效果不会好,公司没有利润怎么发奖金呢?在美国和其他许多国家,给员工股份或股票期权(stock options)比较流行。也就是说,按照位子的轻重、贡献大小,给管理层和员工不同数量的股份,让他们都能够从公司价值的上升中,直接得到好处,公司成功,他们个人的财富收入也成功。股票期权跟股票本质上一样,差别在于,它让员工在未来某个时间内,有权以低价购买公司的股票。股份或股票期权的效果是让员工都既是员工,又是股东,他们一定更有干好的热情!这样一来,‘即使不是自己的钱,也心痛’的效果就有了。”
陈笛,“不过,如果给所有员工股份或期权,会不会给出太多?这样我自己不就少了、成不了比尔盖茨了吗?”
“当然,这里有些技巧。公司的人越多,采用股权激励的必要性就越大。毕竟你一个人精力有限,公司大了之后,不可能什么都由自己做决定、去做,你必须雇别人。你作为创始人,周围肯定要几个骨干帮你管理公司,他们再管理他们直接手下的人,以此类推,一层管一层。对你最重要的,是身边第一层的骨干,你要重点保证他们对公司利益的忠诚,所以给他们的股权要多,只要做到这一点,他们自然会以最大的可能管好其下属。离你越远的员工,股权就应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