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校园招聘开始逐渐进入高峰期。随着“史上最难就业年”的出现,新一轮的校招也引起了各方的关注。据记者了解,目前企业针对应届毕业生提供的岗位数和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并没有明显提升,部分行业、企业甚至呈现下降趋势。而从教育部网站上公布的统计数据来看,2014年高等教育学校(机构)预计毕业生数,包括研究生、本科、专科,达到了714.8万人,比去年还增加了15万人左右。这就意味着2014届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就业难”或将继续。
针对这种情况,高校普遍采取了很多措施促进学生就业。同时专家及老师提醒,应届毕业生也应该做好心理准备,调整心态,理性择业。
“找工作找得好焦虑,最近都快烦死了,睡不着。”“拒了至今唯一的一个offer,其实心里很想哭。”
“突然觉得找不到工作了。不想再找了,混吃等死。”
“刷新了无数次邮箱还是没收到笔试通知,哭了,睡。”
新一轮校园招聘已进行了两个多月,高校BBS上出现越来越多找工作的学生开始吐槽“工作难找”。
“目前来看,这一届毕业生比上一届更难找工作,户口更难解决,宣讲会几乎场场爆满,投出的简历大都石沉大海。”北京工业大学研三学生小石至今只得到了三次面试机会,没有一个offer。每天早出晚归,在各种宣讲会和招聘会之间奔波的他,最近开始失眠了。
据了解,由于今年大学开学较晚以及春节放假较早,今年秋季校园招聘的时间大概比往年少了三到四周,因此很多企业的整个招聘流程的时间都被压缩了。
今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
记者从了解到,目前校园招聘的企业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没有下滑,甚至有所上升,但很多企业的招聘量有所下降,有些行业如能源行业的招聘量下降得比较多。总体来看,2014届大学生或将依然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
“从9月中旬到现在,我们学校已经举行了200多场专场招聘会。入校招聘企业数量比去年同期有所上升。据我了解,北京部分高校的专场招聘会数量也出现了上涨。”北京科技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孙长林分析道,“不过单个单位的招聘数量在下降,所以从招聘总量看,与去年基本是持平的。”
“我个人也认为今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仍旧不容乐观。”欧尚集团中国区招聘、辅导及职业发展经理何秋媛认为,“学校背景、成绩、社会实践都表现一般的学生就业将更加不容乐观。在就业难的形势下,一些企业相应会提高招聘要求,比如直接圈定985、211等知名高校。”
诺姆四达最近发布的《2012-2013年度校园招聘现状调研报告》显示,在参与调研的企业中,超过半数的企业(51.99%)偏好重点院校的学生(985院校和211院校)。
“确实,我们应该就‘难’点进行细分。”东方慧博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招聘流程外包业务副总监姬利明认为,211工程学校的优秀学生就业总体不会太难,对于这些学校的学生来说,难度在于怎么进入行业内最优秀的、待遇最好、最有发展机会的企业;而对于普通院校的学生来说,其难度在于企业与学生之间相互的不信任,“一方面愿意招收这类学校毕业的学生的企业大多属于中小企业,学生对企业的品牌稳定性、收入待遇、管理规范性等心存疑虑,同时,企业对普通院校的毕业生的能力也抱有怀疑态度,在学生的稳定性、实际工作能力、未来发展潜力等方面均感觉有较大压力。”
而在公益校园秘书长大兵看来,就业难也与学生的“不作为”不无关系。北京理工大学应届毕业生张伟也表示,“面对就业难,很多同学确实也很焦虑,但平时照样睡懒觉,打游戏。”
“目前企业对大学生开放的机会还是很多的。现在,研究生基本都在全力找工作,可是本科生大概有一半的人在准备考研,而错过了秋季招聘的最佳时期。预计明天三四月,又会出现大批毕业生扎堆找工作的现象。”大兵希望毕业生尤其本科毕业生赶紧行动起来。
“有的大四学生甚至不知道学校将要举办的双选会的日期。”大兵建议准备考研的学生学累了也可以拿着简历到招聘会去转转,至少也了解一下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
高校提前做准备促进就业
针对可能出现的就业难,今年高校也采取了很多措施来促进就业,不少高校也将就业服务工作前置,暑期就开始整合资源,联系企业,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像北交大、农大等高校都提供学生简历的诊断和指导工作。
“很多学生到了求职季都会特别迷茫,学校针对这种情况,召开了学校和学院两个层面的就业动员会,邀请企业校友为学生现身说法,并进行了形势政策的宣讲。
针对部分同学求职技巧欠缺的情况,学校做了求职意向问卷调查,了解同学们的求职意向和对就业指导服务的需求,然后依据考研、出国、就业等方向进行分类指导。学校开设了求职季公开课,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简历、面试、礼仪、职业决策等方面的指导。
北京科技大学在每个学院都设有专职的就业教师,学校针对这些专职教师进行职业能力提升培训后,成立简历工作坊,定期为学生修改简历。”
孙长林老师还透露,学校就业工作信息化系统目前也正在建设中,系统具有“精细化服务、主动预警、深度统计、全媒体覆盖”等特点。“以前都是通过网络、短信等方式发送就业信息,学生是否收到、收到之后如何利用信息等无法知道,工作比较被动。实行精细化服务之后,学校就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求职意向,跟踪每个学生的求职状态,并为学生提供主动、有针对性服务。”
同时,高校也在鼓励毕业生回家乡,去基层,去民企。不过,麦可思近日的调查显示,被调查的2014届尚未签约的大学毕业生中,作为现实中签约大户的“民营/个体企业”对毕业生的吸引力仍相对较低(高职高专:19%,本科:10%,硕士:3%)。“国有企业”是本科生和高职生最理想的雇主(高职高专:42%,本科:37%),硕士则钟情于“政府机构/科研事业单位”(47%)。
而在就业地域的调查中,超过半数希望签约“其他直辖市和省会城市”(高职高专:51%,本科:52%,硕士:57%),想要在“北上广深”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不足三成。可见在就业压力之下,大学毕业生的选择已越来越趋于理性。
早出晚归留京仍然无望
张琨(化名),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专业研究生
今年开学前我们觉得校园招聘的形式不会太好,很多人都说互联网行业缩招,国企也进行精简。开学后发现果然情况是这样。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从开学到现在,我每天基本上都是早出晚归,回到宿舍大概都十一点了。我几乎跑遍了海淀区所有的高校,位于东南边的北京工业大学也去过了。去的每一个宣讲会无论大小,屋子里都是塞满了人,每次去都感到了很大的压力。前些天,中国联通在北邮体育馆开宣讲会,外面的操场都围了一圈人;之后建行总行来招人,交简历后再进行一个一分钟的自我介绍,那次专场招聘会从下午两点一直进行到晚上九点,去了至少有一千人,最后只筛选出一百个。我是下午三点去排队的,到六点才排上,很遗憾的是最后也没能进入那一百人的范围里。现在凡是来个好点的企业都会很火爆,前两年没有见过这么多人。
目前,我已经面试了十几家企业了,手里也有一两个offer,但离自己的期望还有一定的距离。现在我对户口基本不存奢望,只希望月薪最少有七八千元。现在感觉,达到这个目标也不是非常容易,毕竟竞争太激烈了。年前再没有理想的机会,我可能就会离开北京了。
女研究生最难找工作?
在大学毕业生群体中,女研究生最难找工作成为一个普遍现象。有理工类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老师直言,女研究生一直是学校的就业困难户。
张蓓蓓就是北京某理工类高校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名研三学生,目前她已经投了很多简历,但鲜有回音。现在她手里倒是有了两个offer,一个是在某建筑企业的党委办公室工作,无北京户口每月3000元;另一个是大兴某私企提供的工作,无北京户口,每月6000元。后者她正在考虑当中。而她理想的薪酬待遇是有北京户口,月薪6000元;没北京户口,月薪8000元。
“对于就业难,我早就有心理准备,师姐们的工作都没有太理想的,没爹拼的几乎都离开北京了。但我还是想留在北京。”张蓓蓓说自己专业对口的企业大都和建筑、矿产、煤炭有关,这类工作需要去工地,下矿井,还要经常出差,经常加班,女生从事这些工作并不是很理想,有些企业会明确标出不要女生。这样看来,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就是需要工科背景的文职工作。
“我也报考了国家公务员,看看自己运气吧。如果到了明年4月份,还没有比较满意的工作,我应该会回到家乡的省会去找工作。”张蓓蓓坦言这两个月来,每天都累得半死,心理压力很大,但也无可奈何。
“我个人感觉今年女生就业会面临更大挑战。”欧尚集团中国区招聘、辅导及职业发展经理何秋媛指出,虽然女生在沟通技巧等方面会有一定优势,根据自己在校招过程中的了解,像知名高校的法律专业的女生,今年在应聘时遇到一些律师事务所只招男生的情况,这给了她们很大的压力。
“很多人遇到这种情况首先想到的就是歧视,有时却忽略了企业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要求。”有些时候企业不招女生是岗位的特性决定的。“遇到这种情况,大家也需要放平心态,衡量自己必然的条件和能力,再针对性地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