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洪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陈刚率先发现了这条“祈福古道”。据介绍,几日前,他翻阅《大洪山志》,发现了这条“祈福古道”,该古道于现在已开发的憔河古道相连,起始处位于大洪山风景区灵官垭,终止处为大洪山慈恩寺脚下的高山古泉“油盐及豆腐池”旁,全长约4公里。
4月23日,记者从灵官垭出发,开始了 “祈福古道”的探秘之旅。一路上,大洪山迎客松、千年野樱桃、野核桃、金银花、菩提树、葡萄树等原始树落渐次展现,沿途随处可见树缠滕、滕缠树及灵石与古树相依偎的奇特情景,让记者强烈体验到 “鸟鸣山更幽、蝉躁林逾静”的美好意境。古道上,除能看到巨石上用刀凿斧锯的痕迹外,用石头垒起的三道古寨门格外引人注目。据介绍,这些寨门的作用一是作为香客临时休息之地,二是用作躲避战乱的避护所。
“祈福古道”究竞为何人所修?修于什么年代?记者在位于古道二道寨门旁的一块石碑上找到了答案。这块命名为“碑路”古碑斜躺在路上,从斑驳的字迹中可以辨认出古道动工于雍正六年,建成于雍正七年,178人为修此路募集善款,其中刘姓居多,总共花费文银320两。
据《大洪山志》记载,大洪山宝珠峰寺庙在清代雍正年间香火旺盛,清道光皇帝专门下达五道禁令,规范香客敬香秩序。此条祈福古道的发现,更加映证了当时香火的繁盛。
大洪山风景区党工委书记刘泽富、管委会主任李成盛表示,将组织专人对这条古道进行清理,为游客游览此道提供便利,也为迎接“五一”小长假分流从南风垭步行上山的游客提供准备。
来源:广水人才网(www.0722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