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投资市场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中国大妈”与“华尔街大鳄”之间的黄金投资“大战”。
4月中旬,国际金价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暴跌行情,连续两天跌幅高达15%。兴业银行资深贵金属分析师蒋舒认为,本轮金价连续暴跌的直接原因,一是美联储3月份议息会议纪要令市场有关美国会退出量化宽松的预期升温;二是传言塞浦路斯央行将会抛售黄金储备以筹集危机救援资金,市场担心欧元区其它国家会效仿。
“但根本原因还是支撑黄金牛市的基本面因素已经发生变化,投资者信心受挫。”蒋舒说。
伴随金价持续下跌,我国多个地方出现“抢金潮”。上海黄金交易所交易部总经理石岩峰表示,4月金交所的出库量同比增长了300%,相当于去年全年出库量的1/4。
“现在物价涨这么快,拿着点黄金心里踏实,黄金不是保值吗?长期看总会涨的吧。”北京的李女士告诉记者,买黄金就是为了对抗通胀。在记者调查中,与李女士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教授说,“黄金价格有涨有跌,如果出于投资目的,看到价格下跌就出手有亏本的风险。”但蒋舒补充道,如果出于黄金消费目的,趁金价下跌购买黄金饰品或工艺品则属理性行为。
12年黄金牛市终结?
高盛集团的分析报告认为,黄金价格将在2018年跌至1200美元。有部分投资者甚至认为,从2001年开始的本轮12年的黄金牛市已经结束。
“本轮黄金大牛市从2001年开始,在2011年9月初达到历史新高1900美元/盎司以上,价格增长了6倍。主要动力在于美元的持续走弱,其间欧债危机和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被调降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蒋舒介绍说,随着目前美国经济复苏的逐步明朗,黄金投资应该扭转长期的牛市思维了。
而赵锡军则认为,在全球流动性泛滥的背景下,未来金价不会长期大幅下滑。“如果全球货币政策宽松局面不改,金价就难以持续下跌。”
黄金到底还有没有投资价值?
蒋舒认为,黄金具有不依赖于政府信用的货币属性,确有保值和避险功能,当某个政权政局动荡或者纸币大幅贬值时,很多人都愿意买些黄金。但保值功能不意味着黄金价格只涨不跌,或者必然是短期下跌、长期上扬。
“大家还要避免一个误区,买金饰不是投资黄金的好途径。”赵锡军说,黄金饰品往往兼具工艺价值和收藏价值,价格高于投资黄金,回购也有手续费。如果单纯为了投资,应选择纸黄金、投资金条、黄金期货等专业投资工具。
如何判断黄金价格走势?蒋舒建议关注美国就业市场——如果美国失业率持续改善,跌破到7%以下,投资者应该彻底扭转牛市思维;如果美国失业率出现恶化,上扬到8%以上,那么金价中期存在较多上涨机会。
“在美元走强的背景下,我们不建议普通投资者长期持有大量现货黄金和只能做多的纸黄金,可以做多可以做空的纸黄金是一个较为恰当的选择。”蒋舒说。吴秋余
美元走强打压国际金价 中国大妈每克黄金浮亏15元
“黄金又跌了,您后悔吗?”
“过个20年,黄金还能卖个好价钱。”
5月12日,《国际金融报》记者回访了抄底黄金的“中国大妈”章枫萍。5月3日,本报曾报道了章枫萍三姐妹在“五一”期间购买10万元黄金的故事。
进入5月后,国际金价反弹力度削减,5月10日,再次大跌2.18%。出乎意料的是,黄金下跌,章枫萍还很淡定。她昨日对记者说,“黄金仍然是现在最好的投资,有什么急用了,能及时兑现,比其他的投资强。”
“中国大妈”最惨的被套近三成 内人士称抢金不急
在前期长达三周的“抢金潮”中,中国大妈们买入了数百吨黄金,建仓点位并不算低,也没有抄到名副其实的“底”,上周末金价再次大跌,多数“中国大妈”进入了被套阶段,最惨者被套深度高达28%以上。市场人士认为:美元强势、国际机构做空心理均不支持金价大幅反弹,再次下跌的可能性较大,建议市民不要盲目买金。
金价连涨两周再暴跌 “中国大妈”横扫300吨黄金
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3日综合讯 “五一”小长假刚过,金价反弹势头便遭当头一棒。连续两周的上涨态势戛然而止,国内金银期货节后首日开盘更是创出近两周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中国大妈”难改黄金长期走势 需警惕“抄底”风险
在国际金价一度大幅下挫背景下,中国投资者“抄底”黄金引得全球瞩目,“中国大妈”这个热词更一夜之间蹿红网络。
“买金就像买白菜”“未来金价不由国际投行决定,而由中国购买力决定”等词句频频见诸报端。媒体将抢购黄金的中国投资者风趣地称为“中国大妈”,一则“中国大妈打败华尔街大鳄”的帖子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上疯传。
不过在一些业界专家看来,短期的实物需求提振并不足以改变黄金的长期走势。而在海内外宏观形势尚不明朗的背景下,保值功能逐步退化的黄金仍存在较大投资风险,值得警惕。
广水人才网(编辑小木整理) 广水求职网 广水招聘网 www.0722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