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胜红是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全国风力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光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近日,记者采访到了他。
问:中国遭遇新能源市场寒冬的原因是什么?
马胜红:最近几年,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但是关键环节并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导致整个产业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出现了市场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局面。
中国在发展新能源产业的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缺乏技术、政策和制度等基础性工作。前几年,新能源产业的热是一种虚热,以发展比较快的风力发电为例,其发展过程并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风电是不稳定的电源,其发电量根据风速的变化波动很大,大规模风力发电的波动性更为明显,对电网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在这方面,我们国家缺少前期相关研究,德国、丹麦等国家之所以风力发电能有那么大的规模,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前期的准备工作做得比较充分。
问:中国新能源产业是否会走出低谷?
马胜红:这个是肯定的。新能源是人类未来可持续利用的能源,未来人类巨大的能源需求要依靠新能源来满足。这是一块具有非常大发展前景的蛋糕,业内都看好这个市场。
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并不是很合理,煤炭发电占到了总发电量的七成左右。政府提出要优化能源结构,那么新能源发电必然在未来要占有更高的比例。如果未来10年,我国将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比例提高到10%,这个市场就十分巨大。
我国非常重视新能源的健康发展,预计将会出台一系列政策来帮助行业走出困境。我想,新能源产业最快今年就会走出困境。
问:面对行业低迷,新能源人才应当如何克服困难?
马胜红:波动性是市场的本质,市场在某一段时间内的低迷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波及相关从业人员也是很正常的。目前,新能源行业人才遇到的困难需要整个社会尤其是企业共同努力来克服。
明智的企业的做法是在行业面临寒冬的时候,留住骨干力量。企业应当利用这个时间,去提升自己的内涵,提高自己的研发能力。
未来,中国新能源企业产业将完善各个链条,包括上游的设备制造,下游的并网技术,甚至包括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的机构等各个环节,这都需要有相关知识背景的人才。因此,从业者应当利用这个机会去学习,未来还将有很多事情要做。
同时,我个人并不认为目前新能源人才过剩,恰恰相反,未来我国还需要大量的相关人才,这一块还是有很大缺口的。
未来,中国新能源产业将完善各个链条,包括上游的设备制造,下游的并网技术, 甚至包括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的机构等各个环节,这都需要有相关知识背景的人才。因此,从业者应当利用这个机会去学习。未来,新能源从业者还将有很多事情要做。
广水人才网(整理编辑) 广水求职网 广水招聘网 www.0722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