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当我突然知道了这原来是病的时候,我就陷入了焦虑。我时刻都想着要克服它,被严重分了心,一分一秒都冒着一种“这是病啊,再这样就完蛋了”的想法。不能杀死拖延症的担心甚至超过了不能按时完成工作,担心和害怕让每一个进程都无法全力以赴。
这种状态很讨厌,就像屏幕上同时有两个窗口,关也关不掉。这不仅是注意力的分散,而且一件事也变得很容易被另一件事取代。这种状态当然不只出现在我身上,很多人的生活都在发生着意义的迁移,被人谈论更多的,更具话题性的,将原有的生活状态解构,甚至取代一件事的本意。
十一放假回家,和一个老同学相约吃饭,一见面就给我讲故事,说他经家里人介绍认识了一个小学老师,开始挺好,过了半年就开始要东西,衣服、包,没完没了的要,要了1 万的,就惦记着2 万的,买完了包又要1 克拉的钻戒。我同学吃不消,就先谈话后砍价,2 万变1 万,1 万变3 千,克拉死活不能变。一个负责要,一个负责给,俩人相处了一年多。结果房子装修好了,聘礼也送出去了,可就在结婚前夕,对方却说,不结了。悔婚。
我有些错愕,就问他,为什么呀?我同学说,还不是满足不了需要,嫌咱条件不够,现实死了。我点头表示理解,说,既然这样,那你还找她干嘛呀?我同学羞赧着脸,说,见第一面就觉得她身材好,腿特别漂亮,漂亮到有一种梦想成真的感觉,鬼迷心窍了。
我一听这个就乐了,脑子里旋即出现一幅画面,画面上我同学拿着一堆名牌包去换了人家一双美腿,二者好像等价交换物。
转念一想,现在相亲可真悲壮啊,如同被摆上货架一样。不过即便双方都把对方看作商品,即便我也认同他的梦想,可我还是觉着大腿浑圆,小腿修长怎么也算不上婚姻的必要条件。虽然这事关审美,但毕竟意义不大,谁能靠腿过日子啊。
这可能就是这个时代的一种时髦病,你明明在做这件事,却是为了要得到别的。而且这种分心很难修补,欲望不加节制,心就总是被另一件不相关的事牵引。
当我们把所有的胜利都归结为对一件商品的拥有,失望和无聊就不请自来。因为商品层出不穷,更入时的总会被渲染得无比重要,成为我们的执念、成为必需品,让我们认为没有了它,肯定就会很失败。而商品社会总是在不断制造一些修辞,让你觉得这个得有,那个得做,它的黄金要义就是“当你拥有了xxx,或者当你按照xxx 的说法去做,生活就会变得xxx。”好像没有xxx是种罪过,不做xxx 就会死掉。
时代的逻辑对照自身往往会让人深陷痛苦,就比如我那位可爱的同学,一面极言大腿之漂亮,一面痛陈对方之现实,这本身就是矛盾的。我在心里想了想,已经可以做总结陈词,一语道破题眼了。我本来想说,不如你先试着找一个不那么漂亮性感的,再来劝人家不要那么现实。但无奈我还是做了一个道义上的懦夫,只呵呵一笑,对他说,你这么年轻,没必要着急结婚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