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工作中,可以说绝大部分的员工都是在“小”岗位上就业,在“小”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可是,有的人却因为被安排到并不十分喜欢的“小”岗位,从事并不爱好的“简单”工作,就消极怠工,对待工作磨、混、推、躲,是司机懒得出车,是电工懒得抄表,是清洁工不拿扫帚,是园丁不浇花草,是前台懒得接电话,是收发员送错了报……
把简单的工作小瞧了,在平凡的岗位抛锚了,多半与态度有关。志向高远,立大志,干大事,精神固然可嘉,但只有脚踏实地,从身边简单的本职工作做起,从点滴做起,在工作中注重每一个小事,才能养成做大事所需要的那种严密周到的作风。不屑于做简单的事,以至于连简单的工作都做不到位,做不好,很难获得做大事的机会。即使有了做大事的机会,没有做小事的经验,也未必知道从何处着手。因为做事的技巧和方法,都是在平时做小事、简单的事的时候培养和建立的。
卫哲,1993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卫哲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职业,是在曾被称为“中国证券之父”的万国证券公司总经理管金生身边做秘书。作为秘书,老板的生活琐事都要打理好。在端茶送水这样的小事上,卫哲揣摩出很多技巧:老板讲话讲得多,倒水就得勤快一些,但是老板讲话很有激情的时候,又不能上前打断;什么时候只倒水不加茶叶,什么时候该带茶叶进去……都得琢磨。
在许多简单的事情上,卫哲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比如为老板做口译,如果逐字逐句地直译,其中一些信息对老板并没有用处,尤其是在商业谈判中,对方言语中流露出来的倾向远比表面意思重要,但是许多翻译却在翻译过程中,把这些有用的信息给剔除掉了,卫哲却从来不这样做。很快,他的翻译获得了老板的肯定。
秘书工作很繁琐,卫哲却在很多细小的事情上学到了管理知识。比如文件的摆放,一般的秘书会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把文件放在老板的桌子上。卫哲的做法不一样,他会按照自己理解的重要性来排序,并且找出文件之间的关联性,把内容有关联的文件放在一起。
“不这么做,并没有人认为不对,但如果能为老板的工作提高效率,那就是秘书分内的事。”卫哲说,“更重要的是,如果你能以老板的视角,而不是以老板秘书的视角来看那些文件,你也就学到了一些管理者的经验。”
当他把这些小事都做好的时候,老板管金生知道,让卫哲再做复印、倒水、剪报等工作,就是大材小用了。24岁时,卫哲就出任了上海万国证券公司资产管理总部的副总经理。
之后的仅仅十多年时间,卫哲的职业晋升就像坐了火箭一样,完成了“从士兵到将军”的职务升迁,历任普华永道、东方证券投资银行、百安居(中国区)高级经理、总裁;2006年11月正式加盟阿里巴巴,并出任集团资深副总裁兼企业电子商务(B2B)总裁;现任嘉御基金董事长。
作为中国最年轻的首席执行官之一,卫哲的职场生涯,被无数白领尊为“卫氏职场史”,曾得到美国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的高度评价。
每个人所作的工作,都是由一件一件的简单的小事构成的,所有的成功者,他们与我们都做着同样简单的小事,唯一的区别就是,他们从不认为他们所做的事是简单的小事。要想比别人更优秀,只有在每一件小事上、简单的事上比功夫。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简单成就卓越。
有时你会感到岗位平凡普通、工作琐碎。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事不重要,能把小事做好、做到极致,体现了一个人的敬业精神和工作能力。很多人往往无法改变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位置,但完全可以改变其对所处位置环境的态度和方式。值得注意的是,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折射着人生态度,而人生态度又决定着人生的成就。
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天给他的学生上课。他说:同学们,我们今天不讲哲学,只要求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动作,把手往前摆动300下,然后再往后摆动300下,看看谁能每天坚持。
过了几天,苏格拉底上课时,他请坚持下来的同学举手,结果,90%以上的人举起了手。过了一个月,他又要求坚持下来的同学举手,只有70%多的人举手。
过了一年,他又同样要求,结果只有一个人举手,这个人就是后来也成为了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柏拉图在成为哲学家之前,大部分时间仍然显得平淡无奇,所不同的是,在那些人们看似平淡、枯燥的重复中,柏拉图能认准目标、始终坚持。甩手固然甩不出一个哲学家,但是目标游移、耐不住寂寞、做不好手头简单的事情的人,是很难有大的作为的。两个同等条件的人,一个学习坚持不懈,一个学习浅尝辄止,两年以后,差别会很明显。其实生活中看似简单和平凡的事情,都很需要毅力和坚持的,有很多人是很难做到的,所以能把这样的事情做好,当然是不简单的。就好比雷锋的螺丝钉精神,很多细小的事情,往往能显示出一个人美好的个性和未来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