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在广东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和广泛热议。大家认为,总书记的讲话既平实亲切又鼓舞人心,彰显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肩负历史重任、脚踏实地奋斗的精神风貌,让广大干部群众感受到责任和使命,收获了信心和力量。
勿忘昨天,无愧今天,不负明天。省政协原副主席、广东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会会长郑群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回顾了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昨天,展示了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今天,宣示了中华民族无限美好的明天,高瞻远瞩、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充分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充分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充分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决心,坚定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信心和决心,必将增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
“‘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百年来中国人民不懈追求的。梦想的实现,要靠一代代人的追求,更要靠踏实工作、埋头苦干。”82岁的退休干部吕正涛说,近百年来中国从受压迫,到站起来,再到富起来,就如习总书记所说,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青年人要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既要肯干,更要实干。
中山大学学生孔祥炜说,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是几代中国人为之不懈奋斗的理想,作为新时期的青年,要珍惜前辈们开创的美好局面,更要勇于肩负起时代赋予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祖国和人民,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每一位党员都要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省检察院青年干部林俊杰说,听了习总书记的讲话,更加坚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对于“中国梦”变成现实,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医生林宋斌说,习总书记的讲话鼓舞人心,“中国梦”与一线普通医生的梦想紧密相连,从梦想到现实,需要每一个人在各自岗位上求真务实、艰苦奋斗,为民生幸福和民族复兴付出更多的辛劳,作出应有的贡献。
“全党同志必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要把蓝图变为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的三个“牢记”,回首过去、审视现在、展望未来,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历史自觉和责任担当,发人深思、给人力量。
历史蕴含着盛衰兴亡的深刻哲理。鸦片战争期间虎门的大炮,列强瓜分中国的“时局全图”,《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复兴之路上耐人寻味的片段,定格了令人感慨的历史瞬间,让我们深切体会到:正是因为“社会制度腐败,经济技术落后”,近代以后中华民族才会遭受深重苦难;正是因为奋起抗争、发展自强,我们这个民族才能“拼将十万头颅血”,终把乾坤力挽回。
道路决定命运。百余年来为救亡图存,无数仁人志士留下多少“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悲愤,付出多少“春云碧血,秋雨黄花”的牺牲,却终究壮志难酬。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逆转地改变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血雨腥风的革命年代,硝烟弥漫的战争时期,激情燃烧的建设岁月,波澜壮阔的改革大业,这条复兴之路筚路蓝缕的伟大历程,让我们深切体会何谓“来之不易”、何谓“弥足珍贵”、何谓“倍加珍惜”、何谓“始终坚持”。用老百姓的生活和新中国的发展作证,沿着这条道路,我们才能够实现吃饱穿暖、免除农赋等千年梦想,才能够完成港澳回归、北京奥运、上海世博等百年盛事,才能畅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发展才能自强。回望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持续奋斗,百年中国跌宕前行的潮流,当代中国举世瞩目的进步,无不说明“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旋律。发展了,五千年中华才有古树新枝的传奇;不发展,13亿中国人一点出路也没有。今天的中国,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梦想,但历史的足音也警醒我们: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掉以轻心。立足“三个没有变”基本国情,迈向全面小康两个“百年目标”,前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蓝图不可能一蹴而就,梦想不可能一气呵成,我们还需长期努力坚持发展、艰苦奋斗推进发展、改革创新提升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