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随州城区青年路大桥工程施工图评审会召开,正式通过大桥设计方案。
按照规划,大桥总投资6000多万元,过了汛期开工,2014年初建成通车。届时,该桥将极大地加强随州“承东联西”的枢纽作用。
青年路大桥到底啥模样
按照规划,青年路大桥位于氵厥水一桥与氵厥水二桥之间,西起青年路与擂鼓墩大道交叉口,向东跨越氵厥水河,终点位于青年路与沿河大道交叉口。
桥梁总长约420米,主桥长约130米,面宽25.5米,引桥面宽22.5米,按双向4车道和2个慢车道设置,远期如交通量进一步增加,可取消慢车道转变为双向6车道。
主桥两端设置桥头堡与河堤道路相连,方便行人过往大桥。
青年路大桥的建设,可满足未来城区交通流量增长和为市民出行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的需要。大桥建成后将打通青年路,随小公路212省道、306省道、316国道可经青年路与炎帝大道连接,大大缩短了随州城区的绕行距离,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布局,拉近了主城区与骨干路网的距离,将更有效地连接城市发展的“两轴”(即随岳高速和随小公路构成的南北向城镇发展复合轴,316国道和麻竹高速构成的东西向城镇发展复合轴)。
青年路大桥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城区路网结构,有效分流一桥、二桥的主要过河交通流,极大地改善城区交通的紧张状况,方便市民出行。
拉近老城区与新城区距离
目前,城区氵厥水上的桥梁已有一桥和二桥。
为何还要规划建设青年路大桥?10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李艾武说,青年路大桥的建设适应城市总体规划(2009年至2020年)发展需要,根据总体规划要求,随州市发展目标定位为鄂中北地域性中心城市、集自然景观及人文历史景观于一体的湖北省新兴旅游城市。
随州城镇空间布局为“一主一副、两轴一环”的网络状结构。氵厥水一桥和二桥由于建设年份早、设计标准低,没有设置非机动车道,路面宽度不足,经常造成拥堵,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过河通行需求。
此外,大桥的建设有利于老城区与新城区互动,方便市民出行。青年路大桥连接老城区和擂鼓墩文化区,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大力开发,带动南郊经济社会的发展;大桥建成将是随州市的又一条快速交通走廊,极大地加强随州市“承东联西”的枢纽作用。
跨河“彩虹”见证随州发展
随州城依水而建,氵厥水、涢水、漂水在城西南汇入府河,3水把随州城分为南郊片、老城区片和城南新区片。为了沟通各片区市民享受通途之便,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州城便修建了许多桥梁。
史料记载,氵厥水,起源于桐柏山南麓鹰子嘴,经随县新城、万和、天河口、尚市、厉山到曾都两水,至随州城区两河嘴入涢水,全长105.3公里。在百公里 水河上,现有大桥10余座,似条条彩虹,横卧氵厥水河上,随着岁月流逝,一些老桥渐渐损毁。
83岁的老市民杨开方回忆,为适应当时的交通需要,1966年在氵厥水河入口上游550米处开始修建氵厥水大桥,此桥又称城关大桥,即现在氵厥水一桥。
氵厥水一桥建成后,东连城区主要街道——解放路,西连随(州)南(漳)、随(州)应(城)、随(州)安(陆)等公路,是随南地区物资流通的主要关口。
如今,白云湖大坝、府河大桥、波导大桥等桥梁相继建成,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出行。
半个多世纪以来,随州城区桥梁建设发展也见证城市发展变迁。“桥梁多了,路畅快了,城市功能逐步完善,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正在眼前崛起。”八旬老人王大军感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