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成本预算的前提是公司的经营环境和技术水平相对稳定,但愈来愈多的外部环境突变却让人工成本预算控制失去意义。例如,市场的突然向好使得员工并未付出额外努力而公司业绩却大幅增加,此时按照人工成本预算控制的规则支付薪酬又有何激励作用呢?同样的道理,如果是因为公司投入资金进行技术改造使得产值或者利润大幅度增加,那么据此增加人工成本预算又怎么能称得上合理呢?
如何解决人工成本预算控制和薪酬激励的矛盾
如文章开篇所言,试图完全解决人工成本预算控制和薪酬激励的矛盾是一件不可能的工作,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适当的修正人工成本预算控制的办法来缓解这一矛盾。
1、弹性化人工成本预算
既然薪酬变得越来越弹性化,外部经营环境也同样变化剧烈,再追求精确的人工成本预算控制就变得失去了意义,所以我们应当在制定人工成本预算时保持适当的弹性。这一弹性应当在两方面体现:一是人工成本预算时留有一定比例的弹性空间,而非一个点的确定值。二是设定依据一定情景变化的人工成本预算,例如设定当市场情况变化到一定程度时随之调整的人工成本预算。这样,在保持人工成本控制的总体原则不变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得到尽量贴合实际、具备激励性的人工成本。
2、模块化人工成本
模块化人工成本预算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我们可以根据薪酬结构将人工成本分为不同的模块,例如固定工资与浮动工资,然后再根据不同的影响因素使人工成本预算尽量贴近实际。
二是根据不同业务模块的价值创造将人工成本进行切块后分别预算控制,而不是全部与收入或者利润挂钩,例如生产一线人员的工资是计入生产成本的,生产车间不是利润中心,而是成本中心,这一部分人员的人工成本预算控制就应当与成本,而非销售收入或利润挂钩。
3、零基预算
目前人工成本预算和控制的方法通常是基于过去人工成本的基础上,根据预期收入或利润的增长、工资水平调整幅度、物价变动幅度、人均劳效变化等因素进行适当调整。但这种方法对快速增长型企业和外部环境变化剧烈的企业意义不大,因此对此类企业而言,可以采用零基预算的方法来控制人工成本,即不考虑过去人工成本,而仅依据薪酬激励的原则从零开始设定人工成本。
广水人才网:www.0722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