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软”歧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一些可以理解的“软”歧视不必过于在意,而对于一些顾虑型的“软”歧视,则不妨展示自己,用实际例子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当今社会,即使男人和女人的地位已日趋平等,但在职场,却依然有不少年轻的求职者因为性别原因被拒之门外。大学生应如何考虑和选择自己的职业出路?除了“硬”歧视,面对形形色色的“软”歧视,我们该如何应对?
有些“软”歧视 属于企业正常权利
一般而言,大家通常认为的职场性别歧视是指同一个岗位,本来男女都可以胜任,但用人单位只招男性不招女性。
职场女性遭到歧视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比如有些用人单位认为女性在生理方面有一些局限性,如孕产假、出差不便、安排加班不便等等,这会影响到工作,而不愿意招女性。
除了这些“硬”歧视之外,在职场中往往还存着一些“软歧视”。“比如说,如果用人单位因为现有员工的性别结构过于不合理,比如女性过多,男性过少,或男性过多,女性过少,而有意在新的招聘项目中调整这个比例,不招女性或不招男性,这其实是企业的正常管理权,倒也很难说是一种歧视。”
他表示,因为男女性别差异导致的一些个性特质的不同,也会影响到用人单位在招聘某些岗位的员工时,对性别有所偏好。
HR:“男男”搭配更靠谱
叙述者: 柳小姐,28岁,贸易公司HR
我们公司招业务员,主要负责跟单以及通过邮件、电话联络客户的工作。最近,因为要开拓西班牙市场,所以需要招一批新人。前段时间来了四个西班牙语学院的毕业生,男女各半,最后我们只留下两个男生。因为在招聘时,我们考虑到以下几点:一是跟单员本身会比较累,这里跟西班牙差6个小时,有时候跟进订单需要倒时差,经常需要晚上加班。男员工适应力强一些,而且赶夜路也安全,女员工的话则顾虑会多一点。另外,我们看到来应聘的那两位女生衣着光鲜,手机时尚,担心“女女”搭配,会在工作时间聊八卦,讨论些跟工作无关的东西,影响效率。假若男女搭配,又担心年轻人单独相处久了会暗生情愫,好好谈倒也罢,若闹翻了就会影响工作情绪,所以,还是“男男”搭配比较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