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发挥阵地作用。将科普设施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基本建设规划,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随财政收入增长而增加。充分利用“三馆一室”(市科技馆、文化馆、图书馆、社区科普活动室)等资源,不断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全市共建成青少年宫14个、科普教育基地10个,其中重点工农业科普培训基地3个,科技实验应用基地1个。所有社区均建有科普宣传栏、科普活动室(站)、科普图书室、科普画廊等公益设施,应、广城区还分别设立了4所社区科普学校,在校学生参与科普活动率达到95%;380名街道、社区干部每年接受各类科普教育培训达45学时,培训面为100%。二是健全科普队伍。组建了50人的专家科技服务团(讲师团),每年开展2-3次活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组建并稳定了科普志愿者队伍,有效开展各种科普活动,所有社区均有10人以上的科普志愿者队伍。三是引导行为规范。将科普工作与文明城市创建有机结合,通过企事业单位、公共场所、示范基地、社区科普长廊、互联网等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坚持社区每月一次科普活动,街道每季一次活动,应广中心城区每半年一次大型科普活动,引导居民反对封建迷信、伪科学,推崇移风易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新风尚。四是推进示范创建。深入开展“两型”科普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全市39个社区均建立了科普协会或科普小组,许家井等8个社区率先成立了科普大学,年均组织社区居民参加科普宣传周、科普日、科普进社区、科普讲座等活动10-15次,社区居民科学素质明显提升。自启动新一轮全国科普示范市创建以来,该市2个社区被授予“全国科普示范社区”荣誉称号,2个社区被授予“湖北省科普示范社区”。
欢迎关注广水人才网官方微信
1.搜索"gssrcw"微信号,并关注
2.查找公众号"广水人才网",并关注
3.扫描右下角二维码,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