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走职场之终极秘笈
-
来源:广水人才网 添加时间:2012-05-14 浏览次数:1367 次
-
金融危机、裁员减薪、大学生就业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从今年1月全国图书订货会开始,《杜拉拉升职记》、《沉浮》等职场书热潮不减,动辄畅销数十万册,甚至被搬上银幕。4月底,全国书市即将举行,不免让人心存猜想:上班那点事是否依然是今年各大出版社的卖点呢?职场小说到底能走多远?有多大的价值?记者就此问题专访了李可、崔曼莉等当红职场小说作家及相关人士。
现象:“职场生存”概念兴起
《圈子圈套》被很多人当作职场小说的开山鼻祖。作者王强从入行时的IT底层销售,一直做到了跨国软件公司的中国区总经理。几乎把IT业的岗位都做了个遍,由他道出商战内幕、行业八卦,自然值得信服。
近日,被称为“比比尔。盖茨更实用的职场升职小说”《杜拉拉升职记》续集出炉。不难发现,加上最激励人心的职场商战小说《浮沉》、原PR公司总监现某化妆品公司总裁写成《不认输》、蛰伏在上海某外企的柴志强揭秘职场厚黑学《丁约翰的打拼》,这四部销售异常火爆的作品,从四个视角依然构筑起“职场小说”的生存印记。
年初至今职场小说的表现如火如荼,网络上点击率微高点的描写职场的帖子报价极高、动辄以十万册起印计,且十几家出版社争抢一部稿,因此在《杜拉拉升职记》、《浮沉》之后,“上班那点事”已经成为书商最大的卖点,也成为金融危机下图书业的强心剂。
职场作家崔曼莉接受采访时表示,“职场书热卖,我仍觉得‘揭内幕’并不是主要方面。关键是这本书像面镜子,映照出了每个职场人的内心。每个人其实都渴望通过文艺作品看到自己的生活,即便书中一个转瞬即逝的眼神、一声轻微的叹息,都可能引发阅读者对自己生活中那些咸酸况味的大段冥想。”
问题:热闹背后深度不够
在如今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影响下,白领们都对职业生涯惶惶不安。而此时,刚好为那些“激荡人心”、“指点迷津”、“抚慰伤痛”的“疗伤系”职场小说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比如《沉浮2》就会将故事背景移植到这一历史时期。然而,由于职场小说的热销,跟风成了必然。很多作者不仅文学水平欠佳,对所写行当还都缺乏足够了解,就下笔写作了,这也就造成了市场的良莠不齐。
除了《杜拉拉升职记》,《输赢》、《圈子圈套》、《无以言退》等一批职场小说近期纷纷在畅销书排行榜上轮流坐庄外,《圈子圈套》更是出了“续篇”和“终结篇”。
国内大多著名作家比如阿来、麦家等对职场小说的热卖是持肯定态度的,但也有部分传统作家表示,“如今很多跟风的职场小说缺乏思想和文化层面上的开掘。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刚刚踏入社会的职场新人,但很难具有普遍的社会阅读价值。《杜拉拉升职记》红了以后,一批诸如《白骨精职场秘诀》之类的职场读物相继出现,这反映了写作之浅:为某个圈子阅读而写的作品,只要把握了畅销的法则,就能翻来覆去地繁殖增生。只是我们有理由怀疑,当新鲜感成为过去时,以‘眼球’为导向的阅读将如何长久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