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正规的注册公司,正式的合同,可把设备和原料拿回家,怎么也做不出“合格”的产品——这是怎么回事?
“破案会战”以来,武汉市警方梳理警情发现,一大批涉案金额小、危害群众多的诈骗行为,以“加盟”形式侵占受害者资金。受害对象多为外地人,经济实力不强,人数众多。
2011年以来,武汉市“12315”接受投诉11972起,警方“110”也接到报警397起,今年1月至2月又接到64起投诉。有受害者投诉称,一家公司与其签订合同规定:公司先将狗崽以较低价格委托受害者喂养,狗崽养大后公司以高价回收狗肉,可是无论受害者如何精心喂养,狗崽都在100多天后死亡。
还有受害者投诉,有家公司与其签订合同,委托他生产节能灯并回购。在公司演示时,生产出来的节能灯能够使用,可受害者购买设备生产时,生产出来的节能灯就是不符合要求,以“不合格”为由拒绝收购。
另有受害者说,他们与一家企业签订委托生产合同,所生产出来的2B铅笔不能被电脑识别,学生用这类铅笔作答时,考试结果为“0”分……
警方研判发现,这类诈骗的特征是:不法分子注册成立公司,以委托加工回购打火机、节能灯、钢丝球、圆珠笔等产品,与受害人签订正式合同,以定金、设备款、培训费、加盟费等名义收取受害人钱财,再以受害人代理生产的产品不合格为由,拒不回收。
法学专家认为,这些诈骗行为类似于经济合同纠纷,综合起来,则是故意诈骗,因为诈骗公司没有成功回收过一次产品。违法公司与受害人签订了合同,向受害人提供了原材料、设备,具有很大的迷惑性。但该类案件实质上虚构了待加工产品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事实,隐瞒了拒不回收代加工产品的真相,从开始签订合同时就根本不打算履行回收产品的义务,具有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系以商业欺诈行为掩护的合同诈骗。
警方介绍,这类欺骗行为现在武汉很多。“破案会战”中,武汉警方查处“加盟诈骗”黑窝点75个,抓获122人,破案132起,涉案金额3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