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12日在武汉发布《中国农民社会文化状况报告》(《中国农民状况发展报告·社会文化卷》)。这是“中国农民状况报告”系列成果之一。此次报告通过对分布在全国各省的3382个有效农民样本进行分析,得出了农民社会生活、文化教育方面的新变化。报告得出结论:农村医疗条件正在改善;农村社会养老正逐步普及;农民子女教育的每年户均总支出为9606.44元。此次报告的数据还提出了诸多学术问题,如“因教返贫”的农户究竟算不算困难户,以及为何受教育程度与幸福感呈反比等问题。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博士任路介绍说,报告来自于该院“百村观察”平台。2009年以来,该平台每年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多个村进行两次的大规模抽样调查,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调研数据资料。而此次报告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2012年暑假“百村观察”项目。
此次报告数据内容涵盖农村医疗、农民养老、教育、幸福感、环境等诸多要素。报告数据称,中国农民幸福指数为0.5578,属于中等水平。其中,东部农民幸福指数高于中西部农民,西部地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家庭收入是影响农民幸福指数的重要因素;中年农民的幸福指数低于青年和老年农民;务工农民幸福指数低于务农农民。
此次报告还触及当今社会环境下的新问题。相比于养老、医保,农民的子女教育问题依然亟待解决。被访对象中有一些家庭本处于小康状态,然而一旦子女考入大城市的大学,便会背负巨大的财务压力,“因教返贫”问题突出,而且在贫苦差距巨大的社会现状下难以解决。此外,农村重大疾病保险方面缺位,大病报销依然在考验着新农合制度。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执行院长邓大才介绍说,作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该院此次发布的《中国农民状况发展报告·社会文化卷》是“中国农民状况发展报告”系列成果之一。中国农村研究院计划每年发布一项研究报告,3年为一个周期,通过10年、20年、30年,以至更长时间的持续跟踪调查,形成一个具有连续性、比较性、预测性的系列研究成果。